亚马逊小卖之“殇”!谁把他逼上绝路? 进入九月,绝大多数的亚马逊卖家都已加足马力,全力以赴备战Q4旺季了,寄希望在这个堪称史上较长的旺季中斩获业绩新高,实现2020的逆风翻盘。 然而就在这个冲刺旺季的关键时期,一位亚马逊小卖却不得已关闭了自己的店铺,迫使他做出这个痛苦决定的原因是他被行业里的某股恶势力逼上了绝路。 本分经营的普通亚马逊卖家该如何生存? 小卖连收8封恐吓信: 不下架,就搞死你所有店铺 可能有一些卖家对这起事件已有所耳闻,不过未必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下面我们根据受害者的爆料帖文,把关键点重新梳理了一遍: 1 7月中旬,受害者上架了一款口罩周边产品,经过优化,做到了小类目前50,较高单量每天400单。岂料爆单2天,就引来很多恶意低价跟卖。经过受害者分析,这些跟卖者同时跟卖了大量的店铺,判定对方是专业干跟卖的。 2 受害者发警告信、投诉、修改主图、五点描述警告,赶走了部分跟卖者,但没有彻底根治,反而店铺其他产品也被盯上了。 3 修改主图2天后,跟卖是赶走了不少,但是发生了更诡异的事情,受害者账号里3款**出单的产品,连出100单,紧接着又收到近100封取消订单的邮件,同时店铺其他产品也被下了斩杀单,共计200单。 4 受害者被这样恶搞后,账号被限制,原因是刷单。8月27日,受害者连续收到了署名为XX科技的威胁邮件,对方言辞相当恶劣,要求卖家下架所有产品,否则会继续恶搞。 XX科技表示受害者跟卖了不该跟卖的店铺,但卖家称自己并没有跟卖任何店铺,并留下联系方式,希望跟对方和平解决。但对方继续狂发威胁邮件,自诩阎王帖,声称如果继续售卖,将搞死卖家所有店铺。 5 在收到大量恶意取消订单和威胁邮件后,受害者已是束手无策,下架了所有产品,并发邮件向对方道歉,希望对方告知自己触碰了谁的利益,死也死得明明白白。 最后,受害者得到了对方这样的回复,可以看出XX科技充当的是“马仔”角色,真正的幕后主谋尚不得而知。从**封威胁邮件算起,受害者共计收到了多达8封恐吓邮件。不过受害者表示,声称要搞死自己店铺的XX科技不属于跟卖其账号所属的公司。 恶意低价跟卖,恶意批量下单取消,威胁邮件轰炸,被如此几番折腾,这位小卖不得已关店结束了自己的亚马逊生涯。 亚马逊小卖之“殇” 在成千上万的亚马逊从业者中,有不少卖家都和上述受害者有着相似的经历。从一家亚马逊公司入行,磨炼几年积累经验,然后拿着辛苦挣到的血汗钱,甚至压上全部身家,自己出来创业,寄希望能闯出一片天地。 因此,在这个圈子里,有很多团队不足10人的亚马逊小卖,手里为数不多的店铺是他们的耐以生存的命根。辛辛苦苦的选品,没日没夜的优化,为的是让自己和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是,一旦小卖们的某一款产品爆单推起来以后,如果触碰到了某一些不良卖家的蛋糕,便会引火烧身。像上面这种恶性竞争,在亚马逊行业里不是个例。低价跟卖、恶意投诉、丢差评、篡改listing、恐吓威胁……想尽一切办法搞你。甚至还有低素质从业者如上述事件中的XX科技一样,专门从事恶意跟卖,把恶搞别人店铺当成了主业,就如同黑帮电影里的社团“马仔”,只要你出钱,我就负责攻击你的对手。 也有人认为上面这位受害者太过懦弱,才纵容了那些恶人!为何不奋起反击?其实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设想一下,如果受害的亚马逊小卖有足够的实力和财力,岂会这样忍气吞声?更何况,在他们背后还有许多需要顾及的地方。冒然殊死一搏,和对方鱼死网破,普通卖家真能承受得起? 还有卖家吐槽亚马逊的跟卖,正是因为这个制度才让不良卖家**可乘。但在姐夫眼里,这是讨好买家的功能,只是被人滥用而已。任何一个制度存在即合理,与其无力的吐槽,不如想办法保护好自己。 对没有足够风险抵抗力的亚马逊小卖而言,有**给出了一些建议: 1、避开亚马逊高竞争品类,这是行业里恶性竞争的重灾区; 2、走“私模产品+自有品牌”道路,虽然短期见效慢,但是长久之道; 3、一定要做品牌备案,加入零计划,透明计划等亚马逊项目; 4、建立品牌官网,重要资料备份,给自己的产品做好防护壁垒。 不知看完这位亚马逊小卖的遭遇,你有何感受?或者你也遭遇过**恶搞,对此行业乱象你有何建议,欢迎到评论区留言。 对于这起事件本身,究竟是谁动了谁的奶酪,我们不做猜测,也不去站任何立场。只是希望客观曝光这起行业乱象,提醒各位保护好自己的店铺。亚马逊中小卖家应该团结起来,当遭遇恶性竞争时,各出其力,这样才有足够强的战斗力,而不是平日里大家闷声发大财,当遭遇风险时却束手无策。 同时,我们呼吁跨境电商的从业者们共同抵制恶性竞争,维护一个良性的营商环境。一旦发现有人蓄意破坏市场规则,联合起来将其扫地出门。唯有这样,大家才能在这个市场下走得更长久,分得更多的蛋糕。 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